去找內線聊聊:Information Session

最新技術文:snippets and css binding – 1, the rationale and the basics,謝謝大家討論,以下進入正文。

另一個在台灣比較少看到,但是在美國職場非常常見的的東西是所謂的 Information Session ,應該可以翻作『資訊時間』吧。

概念其實很簡單,翻成白話文的話只有一句:去找內線聊聊

做過 B2B 的 Sales 對這絕對不陌生,在一個標案出來的時候,或是希望賣產品給某間公司的時候,為了多瞭解對象的情況,通常會找在對方公司相關部門的朋友(或是陌生人)出來聊天,搜集資訊。在多瞭解對方的確實需求,use case,實際使用人士,做決定的人士,甚至潛規則等等的資訊全部摸清楚後,再擬定策略的進行銷售的動作。如果你真的對銷售沒有概念,建議你看看這本書:圈子圈套(很好看的商戰小說),大力推荐。

在矽谷這邊,Information Session 絕對不是只有公司 Sales/Business Development 會使用的技巧:

找工作時

跟朋友聊聊他們公司的職缺介紹是一定要的!但是這裡的人更積極,他們找陌生人。

我就曾經不止一次的接到陌生人要求要找我喝咖啡,跟我聊聊我所服務公司職缺細節的經驗。

有一次是因為 Caltrain 又壞掉,跟身邊的人聊起公司職缺,他回家研究了一番後,又約出來聊更多的細節,不過大部份的情況是陌生人會直接在你 Linkedin 上面丟你,闡明來意,希望能請你喝杯咖啡/啤酒,或是請你吃頓飯聊聊這樣。

被問的問題大概是:

  • 公司到底(跨領域的人常問)在做什麼?公司主要客戶是誰?
  • 這個工作職缺的需求是?
  • 主要做些什麼?要跟哪幾個部門的人合作?
  • 公司的文化如何?薪水狀況?等…

    最後,如果對方有興趣,通常會請你代轉履歷。

    這種方式收到的履歷來說,我會很清楚地跟人資說我沒有辦法保證這個人的能力,但是對方非常積極主動。但這也『確保』了人資真的會看到你的履歷,不會淹沒在茫茫的 Email 大海中。
    經過上列的 QA ,我其實已經在幫他準備面試。走進面試的現場,它可以立刻讓人感覺他非常進入狀況,有好好做功課。
    這根銷售其實很像,只是在銷售你自己。

      想跟人切磋交流時

      我們的 CEO 就相當鼓勵這種交流,基本上是這樣處理的。

      假設我認為公司軟體測試的這個 function 可以做得更好,我又知道 twitter 他們跟我們的 technology stack 很像(用的語言,或是 framework,library …  等等)
      於是我就上 Linkedin 去搜尋相關的人 Twiiter + software test,然後私訊以下訊息給他們。

      • 在下來自某某公司,負責某某工作。素聞公子/俠女急公好義,義薄雲天,在下工作上有不解之處,希望您能拔刀相助… 等等等等…

      他們通常都會回應,因為他們的專業獲得陌生人尊重,如果聊得很開心,聊得深入,可以在約出來喝杯啤酒 (man date) ,討論一下技術的心得。

      去完技術社群後大可以這樣跟你想認識的人保持聯絡。
      我以工程師的角度舉例,但是聰明如你,可以直接套用到任何工作上, marketing , sales ,finance … 等。

        老實說,身為個性靦腆的台灣人,我還沒有完全習慣這些技巧,但是漸漸遇到很多非常積極主動的老美們,各個使用爛熟,學東西進步神速到有點讓人害怕。
        有什麼辦法?我也只好主動一點,捏著懶趴用力學習了。

        去找內線聊聊:Information Session 有 “ 2 則留言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