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新創(我們)公司如何找人

你真的要作很多很多的功課,才能一路殺出最後 Coding Exam 那一關

找到厲害的人加入團隊,一直都是件很難的事情,尤其是矽谷這邊,市場是偏向在賣方(求職者方)這邊的,一個業界中的佼佼者,身價會一次次的翻倍成長,不缺高薪的機會,缺的反而是那種賭上好公司,一飛衝天的運氣。

正因為千里馬一直都不夠市場的需求,新創公司找人可是難上加難,去哪裡找到那個身有十八般武藝,又對公司的願景與發展有信心的人呢?

強者我同事是個英國佬,做事喜歡快狠準,看他找人其實可以學到蠻多東西的。

多多使用獵人頭公司

就算你是 Google 或是 Facebook ,大部分的時候上你們家網站上看職缺申請的人都不是你想要找的那群人,道理很簡單,跟這篇討論到的一樣,有機(inbound)的申請品質難以掌握,還是積極一點,主動出擊/陌生開發(outbound)的品質可以控制,找到適合的機率多些,職位越高越是如此。

如果公司沒有隨時可以調動的獵人,跟獵人頭公司合作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在矽谷工作過,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一早醒來,Linkedin 收件夾裡面多了好多誘人的職缺,全都是獵人頭寄來的。

這些獵人頭公司會根據客戶的所需要的職缺 title ,教育,經驗,工具,與地點搜尋,並『花錢』透過 Linkedin 聯絡,並幫你作第一階段的篩選…等。

根據這次找行銷主管的經驗而言,獵人頭公司帶進來面試的比自己找上門來的強很多,透過他們,這次的找人經驗非常愉快有效率。

電話面試,與第一階段的內部篩選

獵人頭公司接下來會把篩選過後的名單交給客戶,第一階段的電話面試就此展開。

電話面試通常都只是短短的寒暄跟幾個簡單的問題而已,上下大概 30 分鐘之內可以搞定,只要對方口條順暢,經歷相符,聽起起來好像有那麼回是,就可以直接約時間面試了。

第一階段負責面試的人應該要是需要用人的那位主管,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多找再上一層的老闆,或是以後會跟該職缺合作那幾位同事輪流進來聊聊,從各種需求的方向直接衡量候選人的實力與適合的程度。

如果面試後大家都同意可以繼續談,那麼就進到面試過程中最精彩的一段: Coding 測驗。

是不是工程師都要經過的 Coding 測驗

Coding 測驗是任何地方找工程師時必定經歷的過程,意指把難題丟給面試的程式設計師,請他回家把問題解出來。但是因為太好用了,很多能打嘴砲,能打迷糊仗的面試者都被這關刷下來,因此我們把 Coding 測驗延伸出來,讓所有的面試者都必須經過這一關。

延伸過後的Coding 測驗,就是給面試者帶回家專案去作。如果是程式設計師,當然就是程式的專案,如果跟這次一樣是找 Marketing 的人,那麼題目很簡單,就會是:如果你來帶敝公司的 Marketing 團隊,你會怎麼作?

下次面試的時候,面試者必須要帶著他做好的 Slide ,報告給整個相關團隊(如果公司小,就會是整間公司 XD)看,報告過程不能超過 20 分鐘。

在報告的過程中,你會看到:

  1. 面試者對公司與產品的功課做的如何,對面試公司的產業,產品與商業模式有沒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2. 面試者如何構思問題 (frame the problem),提出來的作法是否有深厚的專業架構與策略作基底,還是只是隔空抓藥,一點理論基礎都沒有?
  3. 面試者有沒有偏重哪一種行銷技巧或是工具
  4. 面試者有沒有盲點

這些資料都蒐集齊全了以後,接下來就是殘酷大 QA 的時間。

這時候,整個團隊針對他的計畫與執行詢問,問題傾囊而出,考他招架與反應的能力,用整個團隊的專業與經驗考他更專業的東西,看他的底有多深,一般而言,如果沒有比整個團隊都深,他憑什麼主掌整個公司的 Marketing?考破了底,穿了邦,還要看他如何面對他對整個團隊的質疑,他是迷糊仗帶過呢?還是立刻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Coding Exam 過後

我們團隊在不同時間面試了 3 個打到 Coding Exam 的候選人,Coding Exam 過後,我們會請他到街角的咖啡廳稍待 10 分鐘,團隊則利用這段時間快速的討論感想與下一步。

大部分的候選人在那 10 分鐘後收到拒絕的通知,如果我們真的很喜歡該候選人,但是還想要多找找看是否有其他更好的人選,10 分鐘後他們會收到『我們還沒有決定,保持聯絡』這種通知,英文叫做 “Keep it warm."

當然,也有那種絕世高手,經過上列慘烈的戰役後,還能有讓團隊驚豔的演出,我們真的覺得團隊沒有他不行,我們會立刻進行 Reference Check。

Reference Check

Reference Check 在台灣比較少見,說破了,就是公司想探探候選人在前公司,或是前前公司時期的口碑,一般而言,會找他的前老闆或是前同事問一下這些問題:

  1. 他工作起來如何?是不是跟他履歷上面說的一樣?
  2. 他人如何?有沒有辦法跟大家合作?工作品質呢?
  3. 對這個人,你推不推薦?你還有沒有東西要補充?

如果連這個都沒有問題,接下來就準備開始 Offer/Package 的談判拉。

學習

從這次的獵頭經驗,我發現這個英國佬找人快狠準,只要有一點點不合適,就會立刻拒絕,畢竟在新創公司中,每分每毫都是最珍貴的資源,真的要花在刀口上,當然,如果很合適的話,也會立刻錄取並進行確認的工作,以防半路殺出程咬金,把好的人選搶走。

回到應徵者的角度,你真的要作很多很多的功課,才能一路殺出最後 Coding Exam 那一關。

當教育漸漸不再是稀有資源

在劇烈變動的時代,善於學習的人們將會擁有未來。那些自認已經不需要學習的人們常常會發現自己的能力只適用於那已不再存在的過去。 Eric Hoffer。
圖片出處:http://www.flickr.com/photos/kathyschrock/3548570476/in/photostream/

在上一代的經濟體中,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種稀少資源,我們只有固定供給的老師,教授,助教,固定供給的學校,固定供給的教室,課桌椅…等等,教育成本是一定的,對個人來說也是一樣,我們就一定得到學校去接受教育,跟隨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這種體制,你當然可以自己買書進修,但是不到學校,你絕對沒有辦法跟同儕切磋,跟老師請益。
而且在這樣的體制下,教育一定跟學位掛上勾,你沒有辦法自由地學你想學的東西,先多多嘗試,再看看學位對你來說,有沒有那個價值,如果真的要如此,你只能跟賈伯斯一樣輟學,然後躲在學校裡面旁聽,這樣真的很討厭(It sucks)!
為了應付這種自由教育的需求,我們開始有夜間部,有空中大學,有進修推廣學分班等等 …,可是這些東西還是很鳥,如果我住在阿里山上,但是我想要聽某位台大大師教授的課程,我不可能在每天下班後跳上高鐵直奔羅斯福路四段一號,時間與費用的成本都太高,更別說是國外知名大學開的課了,這樣的教育,仍然是種難得的稀有財。
後來到了 21 世紀 XD !這個世紀最大的好處是無所不在的資訊與內容,好端端的躺在網路上跟大家分享,而且大部分是免費的!
我們從基礎教育說起吧。

可汗學院 Khan Academy 與 均一教育平台

可汗學院,這在美國基礎教育圈中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東西。 
說起來這個東西的起源也很有意思,2004年的年底,Khan 這個孟加拉裔的美國人開始當他表妹Nadia的家教,教了一陣子以後,發現他其他的親戚朋友們也有這樣的需求,他就開始錄製教學的影片,並上傳到 YouTube 上面。慢慢地,慢慢地,到了 2009 年的時候,原本在避險基金當分析員,座領高薪的 Khan 辭掉了他的工作,全心投入影片的製作與經營,可汗學院於是誕生。
可汗學院的營運經費都是靠捐款得來的,捐款人中不乏好幾屆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旗下的基金會 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Google ,還有其他美國有錢的大咖,看起來美國這些大咖真的很注重下一代美國人的教育改善,難怪這個國家會強。
比爾蓋茲還說過:『他老婆讓他辭職專心作可汗學院那天真的是個美好的一天,因為我們把約 160 左右的 IQ 從避險基金那邊搶了過來,投入到用好工具進行群眾教育這件事情上面』。
說實話,這個 Khan Academy 真的很屌,自己上去看看,他從小學到大學的課程,應有盡有(只不過都是英文的),不管是物理,化學,數學,程式設計,歷史… 等,甚至還邀請創業家分享一了一系列創業家精神相關的課程,每堂課都有循序漸進的內容,一堂堂的由淺到深,如果你自己想要回去複習微積分的話,也可以直接在這裡找到,就算是你想要逼你小孩用英文學數學(誤),你都可以直接在這邊找到教材。

中天這邊有很不錯報導:

相似的東西,有沒有中文的啊?台灣沒有嗎?
有的,那叫做均一教育平台,是台灣人矽谷創業家方新舟先生做的!
請看一下均一的課程列表,從數學,英文,生物,化學… 到大學學測字彙測驗講解應有盡有,想一想!把你小孩子交給補習班的錢省下來,捐給這些教育平台吧!他們擁有超凡的教學品質,客製化的教學進度(因為你可以重聽,重學),你根本不需要花大錢去上個冷氣強到不行,位子卻又小到無可奈何的補習班,這一切,不管你在阿里山上還是羅斯福路上,都是免費的。

高等教育平台

如果我要上大學以後的課程怎麼辦?如果跟強者我朋友一樣,線性代數修三次,次次沒過,好不容易畢業了,有天要學 Machine Learning ,卻發現天啊!又要回去惡補線性代數的惡夢,也有類似的資源嗎?

有的,你可以參考在在工程師界已經非常有名的 Coursera 平台。話說某一天史丹佛大學的教授 Andrew Ng(沒錯,跟可汗學院一樣,這個東西又是移民子弟創辦的,美國沒移民大概會全部完蛋吧!)決定寫個類似可汗學院的網站,開始開班教學他的強項 Machine Learning ,沒想到大受歡迎,好評不斷,筆者我恰巧就是那班的學生。

因為這班真的做得太好了,Andrew Ng 那群創辦人決定跟其他頂尖大學合作,把各知名大學的私家課程,通通搬到這個平台上面來,免費提供,Coursera 於是起飛!
光看他們合作的學校就嚇死人了,從史丹佛,耶魯,哥倫比亞,布朗,萊斯,西北,加州理工學院 … 等等這種世界一等一的學校,歐洲最有名的商學院 HEC,巴黎中央大學,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 … 等,甚至還有臺灣大學,新加坡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授課的語言有英文,中文,俄文,西班牙文,法文,德文 … 等。你全世界去哪裡找這種『史上最強組合』團隊?沒錯,這一切,也全都是免費的。
我一個之前在 UC Santa Barbara 法文系的教授朋友退休後可用心了,在 Coursera 上樂此不疲的學著他想學習的東西,每天都笑咪咪的。你如果想上一點 Marketing 的課程,我在西北的朋友最近推薦了他們學院開的好課程 Content Strategy for Professionals: Engaging Audiences for Your Organization,不修修看嗎?
相似的平台還有 iTune University ,不過我個人比較喜歡 Coursera 的介面就是了。

學位與證照平台

最後,來介紹一下有給學位或證照的那種。
我懂的,世界是個膚淺的地方,剛開始衡量別人的時候,還是喜歡看看他在那邊工作,拿什麼學歷等等…,更慘的是,如果你要進那些說的出口的地方工作,學位或是證照可是不可或缺的敲門磚,除了你可以在台灣各大學的推廣部繼續進修以外,你還可以瞧瞧這個美國百大名校這個平台。
近年來,越來越多美國大學開始擁抱用網路來授課並且給予學位或是證照,網路科技的成熟,讓柏克萊,史丹佛,或是哥倫比亞大學這種名校願意賭上建校百年的名聲,在網路上開設碩士班或是證照學程,學費,入學標準,課程,跟文憑都跟在校生所有的幾乎一模一樣,只是因為是推廣部的課程,修業年限可能會久一點。如果你想要拿張美國名校文憑,卻又不想付這邊的生活費,或是因為工作沒有辦法離開台灣,想要 part-time 進修的話,線上文憑是個非常好的方式。

一邊繼續工作,一邊 part-time 進修,拿的卻是美國名校的文憑,這聽起來真的很不錯耶。
美國百大名校整理了美國前 100 名的名校學位學程,分類也非常簡單易懂,如果要一眼看遍的話,大家可以試試看。

另外,美國百大名校還幫你整理了Coursera或是iTune University裡面的課程進去,你可以直接從學校來找他們在其他平台上面開設的課程,非常方便。

個人品牌

教育除了知識的傳授以外,還有很多社交的成分在,是上列平台完全沒有辦法帶給你的,這也是為什麼其實這些線上平台沒有辦法取代學校(但是有辦法取代補習班 XD)。

那些長春藤名校說實在的,其實是個『社交』的地方,他們把『人才』與『人脈』結合在一起,除了班上或是同校的同學以外,你還有學校累積幾百年的校友資源可以運用,這才是那些地方最有價值之處。

以社交/人脈這個觀點出發,你必須要有很鮮明的個人特色,經歷,與作品集,還要多去不同領域的社群,會議中跟大家切磋,讓大家知道你的存在。

這是個打群架的時代,除了你自己練就的一身武藝以外,多出去走動,可以讓你找到你的夥伴們,一起打怪。

PS. 金門大學教授陳鍾誠也有一篇文章:教育的新嘗試:MOOC、自我學習與雲遊大學介紹現在當紅的網路平台們,除了一般教育平台以外,他還列出了比較偏工程領域的Fablab(我是台南人,所以列台南的出來 XD)與程式人,非常建議大家去看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