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Crunch Disrupt——來社交吧! 最好的位置,是場內邊邊的咖啡廳!

好朋友 John 公司 palate home 上台 pitch

雖然是我寫的,但本篇文章是授權從 PunNode 轉過來的全文轉載,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到原文那邊去看噢。

其實我是混進去的

好朋友 Mr. Friday 第二天工作忙,沒有辦法參加,我自告奮勇地搶了他的名牌後,信步走到會場入口,想說美國人看亞洲都一個樣,名牌上的名字也是中文拼音,他們絕對分不出來。

「請出示證件,讓我確定你是名牌上這個人」

挫賽,我想。

「你是冒充的吧?那請到櫃檯那邊去填寫資料付入場費」

好吧!我垂頭喪氣地走向櫃檯,想說冒充計劃失敗的可真慘,但是我越走越覺得不對勁,櫃檯很明顯在左邊,但是場地卻沒有規劃明顯的動線,如果我直直挺挺地走向會場,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攔我?有人說要 hack everything,我這就來試試看。

於是乎我就這樣大搖大擺地晃了進去,裡面的工作人員還跟我頷首打招呼,真是天助我也!
映入眼簾的立刻是 Startup Ally 這個項目,其實就是 startup 擺攤,每個團隊有那麼一個小小的攤位去招攬過路的創投,媒體,或是天使,爭取注意。

TechCrunch SF 2014 的所有項目介紹 Mr. Friday 已經寫得非常好了,他的內容與精細度根本無可附加,有興趣的讀者請直接參考他的作品:
MrFriday:TechCrunch 2014 場內直擊與場外思考—台灣在哪裡?

我們都知道,Startup 創業團隊最重要的是人,那麼我來聊聊在裡面遇到的人吧。

最好的位置,是場內邊邊的咖啡廳

這是一個熱愛咖啡,啤酒,葡萄酒,與威士忌的文化,只要你搬出這四項,很難約不到你想約的人。

想得到聊天搭訕的機會也是一樣,你只需要找到會場的這四項,立刻就會有人找你搭話。這次我選的地方是離座談會場最近的 Salesforce 大手筆贊助的兩大台夜市攤改裝成的咖啡吧。

「請問 PunNode 是什麼?(我拿 PunNode 的名牌)」一個身形小小,卻目光炯炯的年輕美國白人正妹問,他還一邊調著手上的咖啡。

「是個台灣的科技媒體」

「那我可以請你們報導我們團隊 groopie 嗎?」他單刀直入地說,說著便開始把 startup elevator pitch 那招套路完完整整地打在我身上。我問他是不是團隊的 cofounder ,他說他是團隊負責公關的人,立刻想要拉我過去團隊的攤位做更深入的探討。

「我要先去看看座談會,等等過去找你們」

原來在這裡當科技媒體這麼爽,大家爭先恐後地爭取你的注意力。

「阿妞哈謝歐」,又過不了多久,一個亞洲臉孔的女士出現。

「我不說韓語噎」,正想著自己長得像韓國人嗎?他立刻換成流利的英文侃侃而談,想了解我的背景與在這裡的目的,聊開了以後,問我中國的 TechNode(动点科技)大不大,好不好,他正在跟他們談 offer,他想到中國闖闖,想好久好久了,我把中國創投經理剛跟我說的那套照本宣科了一次,他興奮地一直點頭。

以國家力量一起過來的韓國人,談起中國來是這麼地野心勃勃啊?這位小姐才大學剛畢業呢!

滿滿的都是創投與記者

如果你想到中國當創投經理

對我來說,這次收獲最大的,反而是能夠跟年輕的中國創投經理席地而坐博感情,徹底的比較一下中國創投與我所了解的矽谷創投的現況。

一早在座談會會場,注意到坐在左邊,亞洲面孔的女士飛快地用指尖滑著微信,我懷著好奇的心情搭了上話,原來是來自中國的創投經理。

首先讓我非常驚訝的是她的年紀,今年還不到 28 歲的她,已經是掌握足量資金的 A 輪創投經理,正當我在為自己的年紀感嘆時,他才告訴我,其實他們公司中,最小的創投經理只有22歲,而且成績還不差!

「22歲的人可以很直覺地了解那些新型社交 App 會不會一飛沖天」他說。

跟矽谷比起來,一般中國創投年輕很多,也比較願意進用年輕人,機會正好,讓本來當初在波士頓念完書想要留在美國的她,一點都不想要再回到這個孕育 Apple,Facebook,與 Twitter 的國家。

「像硅谷(矽谷)這裡風投(創投)上面都卡死了,很難做上去的」她說。

「在國內,只要能夠投到一兩個 Billion Dollar 的項目,你馬上就能升做 partner 了」
心裡倒抽一口涼氣,我從來沒有聽過任何朋友在台灣創投做到 partner 的。

一般而言,下列三種專業的人,最能在中國當上創投經理人:

  • 1. 在國際知名顧問公司(比如說麥肯錫,BCG等等…)做過分析的工作
  • 2. 有非常好的 Finance 專業素養
  • 3. 曾經成功地把 startup 做起來

而創投的所有工作,其實就是『投融管退』這四個字,也就是投資(找項目),融資(幫自己的基金找財源金主),管理旗下公司,與搞好退場機制。

這位年輕女創投目前多為負責投資項目這塊,他跟 startup 團隊的時間作息,有時候睡到中午,但是有時候半夜一兩點還在開會,忙得不亦樂乎。

她用的工具也跟矽谷當地完全不同。
「我每天微信與微博看一圈,所有國內 startup 圈的事情大概都了然於胸了」

他微信中有著大量 invite-only 的 startup 與創投的討論群組,沒有門路,是進不去的,我照著他的指示滑了微信兩下,追蹤了那幾個中國最重要的科技媒體。

在矽谷這裏,創投也是需要擺攤的

中國創投教我在中國找錢

「那如果沒有既定關係與門路,團隊如何在中國找錢呢?」我試著了解。

「找 Demo 活動參加吧!像是 36kr 或是 TechNode 的 Demo 活動都會有大量的風投湧入,可以從那邊開始曝光,建立起自己在風投界的關係」

說到底,還不是關係關係關係?這跟矽谷是一模一樣的,所以新創團隊除了要有好產品以外,需要不停的社交社交社交。

做 Startup 就是做生意,做生意就是人脈的世界,在哪國都一樣。

這次很多女性創業家的團隊,Alfred 很強,是這次 battlefield 的贏家

想在矽谷玩 startup ,放心,移民絕對沒有問題

又是在之前提到的咖啡吧區域,我遇到了有過數面之緣,卻完全不知道他要上台的朋友 John Yu,這位小時候從黑龍江搬到美國的朋友最近剛加入一個智慧型 Griller 的新創團隊,成為天字第一號的員工,跟著兩位 cofounder 一起上台 demo 他們的最新作品 Palate Home ,對於喜歡吃排餐又不會做的我來說真是一大福音。

John 在 AngelList Jobs 上面找到 Palate Home 團隊,毅然決然地辭職加入,成為創始團隊的其中一員。 筆者很熟的 Fliptop 團隊中的 Dan 也是這樣,身為美國第一代移民,在當初 Like.com 要被 Google 併購之際,跳出來與 Doug 一同創辦 Fliptop。

沒有切入美國主流社會的資源,不懂得白人怎麼社交,你總可以跟他們組隊吧?為什麼要執著于團隊的血統呢?

如果你連找當地人組隊的能力或眼界都沒有,要怎麼在當地闖出大名堂呢?未來世界是一個組隊打怪的戰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