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台灣找美國的工作

ok ,我又寫了篇技術文:Setting up Lift,介紹我很愛的一個 web framework Lift,有空的技術朋友可以給我一點意見。但這也代表我又可以來碎碎念一下了。

矽谷不是美國這篇文章出來了以後,很多朋友與網友寫信問我如何從台灣找美國的工作。老實說,我的工作都不是『找』來的,而是『恰巧碰上』的,所以我自己不能算是個通案。但是畢竟也在職場中打滾了好幾年,我的確也有一些這方面的觀察與看法,不知道能不能幫到大家。

簽證

基本上,從台灣到美國工作的簽證有下列方式:

H1B

即是一般所謂的『工作簽』。必須要請美國的企業幫你申請。每年 4 月 1 號送件,准簽後該年 10 月 1 號才可入境工作。每年有名額上限,碩士以上學歷者名額 20,000 人,其他人搶 60,000 人名額。

名額爆表的時候,就會需要抽籤。2013 年的抽中機率大概是碩士以上 70% ,其他人 50 % 左右,2014 年碩士大約是 50%,其他人 30%。可以遇見的是,只要沒有經濟大蕭條,H1B這條路會逐年越來越難。

 

L1

老實說,我認為這是最穩的方式。L 簽證是『企業內調』,只要你在美商台灣分公司工作滿一年,你就可以請公司幫你調過來,最好的部分在於他 1. 沒有 quota 限制, 2. 沒有時間限制,非常彈性, 3. 不像其他簽證,L1 的配偶是可以工作的。

就我身邊的經驗,大一點的美商都有這種制度,比如說四大會計師事務所,Y 社,跟 G 社都有支援內轉。

 

F1 (學生簽證)

這是大部份留學生所使用的方式。

他們在學時可以申請 CPT 實習,畢業後也可以申請 OPT 實習,OPT 的時限理工科系是 2 年,其他科系是 1 年。

OPT 結束之前,留學生還是必須找到公司肯幫他們申請 H1B 的。留學生的優勢就是他們有 CPT 與 OPT 的機會可以在這邊多跟公司接觸,讓公司多瞭解他們,不像其他直接攻打 H1B 的人一樣,有 1. 公司不願等這麼久(現在錄取你,你明年 10 月才能上班,哪個公司可以等這麼久?) 2, 抽不中的困擾(因為有 OPT 的緩衝時間,還可以抽一次)。

 

E2 (投資簽) [感謝來自 Cubie 的創業家,Cjin 的補充]

這我不熟,但是 Cjin 說:『E2 是台灣 startups 和員工要長期去美國的一種途徑喔』

Melody 也補充到 『E2是給在美國的外商(如在美國設分公司的台資企業)給派駐員工辦的簽證』

我上 wikipedia 看了一下,這應該是外國公司要到美國開公司營運,讓老闆與員工可以自由進出所使用的簽證。如果我所知沒錯,只要資本額夠大,能夠證明可以正常營運公司即可。錢的來源也不一定都得從國外,可以直接在美國募款。

也就是說,你可以直接來美國開 startup ,只要你幕得到資金,你就可以申請 E2 簽證。創業家們,大家加油!!(請多多指正)

 

J1(實習/學者交換簽)

這算是暗黑招數,但是我聽過也直接看過這招數的實現。

強者我朋友直接拿 B1/B2 觀光簽證進來,最長的滯留期限就是半年,他老兄就直接拿這半年拿履歷狂丟他有興趣的公司。運氣真的很好,有某間 Startup 對他有興趣,一問之下,沒有其他的方式,就只能用 J1(實習/學者交換)申請,然後隔年的 3 月再幫他申請 H1B。

這招比較沒有辦法在台灣直接使用,人一定要到美國來,讓美國公司看到你的人,看到你的作品,甚至你要無薪幫他們工作一小段時間,讓他們覺得一定要把你簽下來。

對了,這時候沒有獵人頭會願意幫你,你一定要一間間耐心地慢慢丟。

很多 Startup 缺人,只要你夠強,他們很願意會幫你辦這種簽證,大公司也有可能,但是畢竟 J1 不是一般制度,有時候體制上沒有這種先例,需要 hiring manager 幫你多施點力就是了。

最後,拿 B1/B2 入境美國時,請不要跟他們說你要找工作,不然可能馬上被引渡回國,5年之內無法再入境。

 

如果上列都不行

那就只能:
  1. 跳機打黑工,不過正經的公司不會這麼做
  2. 跟美國人結婚拿綠卡,但是要經歷很多煩瑣的程序,也不是馬上就能拿到

怎麼找工作

要看你有沒有雄厚的工作資歷了。但是在這之前,請把 Linkedin 跟你 Resume 上面的地址改到美國朋友家,美國人徵人通常不找外地人的。

  • 我才剛畢業不久
    • 請愛用 Internmatch (http://www.internmatch.com/) 。
    • 美國企業不會直接進用外國沒有經驗的人員,因此直接到他們企業中實習是最好的方法,如果部門主管歡喜,他們也的確有權限幫助你留下來。
  • 我有雄厚的工作資歷
    • 請愛用 Linkedin ,並隨時更新履歷。
    • 跟在美國工作的朋友聯絡,並請朋友幫你轉介紹。
      朋友介紹至少可以確定你的履歷可以完整的被人資部門重視,或是被需要的部門主管看到,比起其他履歷,你已經不知道領先了多少。
    • 人到美國來試試看,用 AngelList Jobs 與 Linkedin 多多直接找某公司的某人聊聊,說不定就被你用上列 J1 的方式賭到了。
最後,如果你是業界佼佼人才,又想到美國工作,不要認為不可能,照著上面的方式好好嘗試吧。前幾天,我朋友的公司找 senior 的人,光介紹費就開 20 萬新台幣。沒錯,只要我介紹成交,我立刻現賺 20 萬元。
幫你申請 H1B 的律師費加上申請費都不需要那麼多,因此,只要你夠本事,幫你弄簽證其實是比公司自己請獵人頭到處找還要便宜很多。
只要你有本事,senior,就有好機會。

尤達大師如是說:美國人在職場上的自信

叫他『尤達大師』吧

我的一位長輩,曾經在他 30 歲上下,上有高堂下有妻小的時候,毅然決然放棄公營事業的加官進爵,加入當時台灣方興未艾的電子產業新創團隊,將事業發展到大陸,美國,日本,歐洲,以及其他的第三世界國家,打造出公司 $2.8 Billion 美金的市值後退休。

我想讓大家看看我跟他的對話,看看他的觀點。

關於我前一篇文章:『美國人在職場上的自信』,他是這麼說的:

讀完文章,是的,自信地表達自信是關鍵。惟成功更需要真正的實力做後盾。任何人能在第一時間獲得自信正面印象,絕對是加很多分的。

逐步建立自己的成功方程式是另一件你應加以關切的事。自信其實不能只是用說、用行為語言表達,更需要有實力能有效完成任務,留下成功經歷。你的成功經歷就會讓你不再需要證明你有自信。人家會用你的經歷來評價你的身價。工作一段時間後,如還需要證明有自信,那就是災難了。

累積你的成功積分是一重要的工作。不要只關注秀出自信,而無法取得成功積分。

美國人在職場上的自信

跟超人一樣的自信

我有個小原則,要寫一篇抒情文(像這篇就叫做抒情文)之前,一定要先寫一篇技術文,因此,看官如果是軟體工程的技術人員,請不吝指教我新完成的技術文 A little in-memory-cache that cleans itself and limit the the max size with AKKA 。

來到美國職場中,最大的困難點完全不是技術,而是他們所謂的自信。

常常聽到有些回國的留學生說:
『美國人其實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就只會蓬風自我行銷,實力還是我比較強,但是得到認可的(升上去的)總是這些人,這一定是種族歧視。』

『台灣人總是安安靜靜的把事情做完,沒有美國人這麼會畫虎爛,時間久了,大家一定會看到我們的實力的』

我可以很斬釘截鐵地告訴你,在矽谷這邊,上列兩者皆非!

很多華人沒有辦法在美國升上高位,不是因為他們的工作能力或是技術上有問題,當然也不會是種族的問提,尤其在矽谷,而是表現出來的態度與自信。

台灣社會中,其實處處還有留下中國官場由來已久的陋習:官大學問大。因此所有的台灣人在面對老板的時候,不管大老闆小老闆,總很自然的矮了一節,美其名叫做尊重,其實是怕『黑掉』或是『被扣分』,報告的時候喜歡用『我認為』,『可能』,或是『或許』這種字眼,不希望擔當責任或是被牽扯進有疑慮的東西,用的語調也會比較柔弱,比較不確定。

以上這種進退應對的方式,對在美國的 career 絕對是有『毀滅性』的影響!!

看看進代經典的美國車(比如說大黃蜂),性能不知道如何,但是看起來一定雄壯威武,肌肉感十足。這是一個極度崇拜英雄的文化,他們不要奴才,你可以很有個性,甚至有點自傲難以相處,但是只要你能讓老板與同事有種你能搞定一切的感覺,很自然的你會一飛沖天。

也因為如此,當台灣人很自然的顯露出『不確定』或是『沒自信』的家奴態度時(都是儒家害的),美國社會與職場當然把你踩在腳底下,不會看重你的意見與想法,自然而然你就沒有影響力,那也沒有辦法在職場上過關斬將了。

你到了別人的地盤,就得用別人的方式溝通與做事。以下是我身邊美國朋友分享與使用的方式:

  1. 語調跟口氣一定要跟超人一樣堅定(請看上圖)
  2. 回答問題要按照以下順序:
    1. 問題的答案
    2. 如果不知道答案,請很明確的回答你將用什麼樣的方法與步驟找到答案,然後給個時限。
    3. 再不行,你可以很明確的說『I am busy. I’ll get back to you.』,然後在找到答案之前,什麼都不要說了。這都比任何不確定的答案都來的好。
不管如何,在這邊做事,全看那個氣勢,沒有那個氣勢者,全盤皆輸

如果你不知道要怎麼作,那就 Fake It (自我催眠),跟下列 Ted 影片說的一樣,自我催眠到你能夠自然而然的上手為止。

http://embed.ted.com/talks/lang/zh-tw/amy_cuddy_your_body_language_shapes_who_you_are.html
同時我很建議大家看完這段影片,啟發我良多。

矽谷不是美國

如果你問個比較保守派的美國人,他會跟你說『矽谷不是美國』,因為這裡人的生活跟組成已經完全跟美國的其他社會脫離了,不管是物價,房價,經濟活動,生活方式,飲食,跟政治傾向等等。

最明顯的例子是,前兩年美國各地在鬧經濟衰退與工作難找的時候,矽谷這邊,尤其是工程師,卻完全沒有受到影響,一枝獨秀,公司還是找不到足夠的工程師與設計師,薪水開得飆上雲端,這裡的人們上班,下班,在高級餐館吃飯,party,到太昊湖山莊滑雪 … 等等的活動絡繹不覺。而剩下的美國呢?沉浸在愁雲慘霧之中。

去年後半段到今年,美國的經濟又慢慢的復甦回來了,矽谷依然固我的繁榮中。

來到這邊工作一段時間後,我有以下的觀察:

  1. 在矽谷的公司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外國人,美國人反而相對稀少。尤其是工程師這個職業,拿 eBay 來說八, 80% 左右的工程師是印度人[注一],不是第二代歐,是這幾年剛從印度搬過來的新居民。在 Macy’s 供應商裡面的技術人員, 80% 以上不是印度人就是中國人[注二]。大公司是這樣,那 startup 呢?我服務的辦公室裡面,只有 1 / 4 是在美國本土出生的。換句話說,矽谷最近的經濟奇蹟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國傭兵幫忙打出來的。
  2. 也因為外國人這麼多,這裡人其實不太在意你是哪裡來的。不管你有什麼樣的口音,只要你在這邊,大家就假設你是美國人,沒有人會因為你是外國人而有任何的敵意,在這裡,大家都是外國人,也都是美國人。
  3. 既然你是美國人,當然有所有理由在這裡成功。移民二代創業成功的故事多不勝數,近來第一代移民創業成功的案例也漸漸在增加中。只要你有本事,你儘管整碗端走沒有關係。我到這邊來有接觸過愛爾蘭創業社群,華人創業社群,印度創業社群,法國創業社群,德國創業社群…等。
    其中又以愛爾蘭社群最令人吃驚,愛爾蘭因為市場小,政府可是傾國力的把他們的創業家/新創團隊送來這邊發展。而矽谷的 VC 們也都張開雙臂歡迎這些創業家們,把他們當作是本國的團隊一樣對待。
    新加坡政府也不遑多讓,他們有辦事處有專們的人到各個新創公司推銷新加坡大學生 intern [注三],也建立起他們創業家在矽谷的社群。
總之,如果你對這個地方的生活與工作有興趣, Read on 🙂
———————————-
[注一]:根據我 eBay 工作的印度工程師朋友目測
[注二]:根據我短暫在那邊上班的中西部白人工程師朋友目測
[注三]:我忘了該代表是新加坡大學的還是新加坡政府的,總之是其中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