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留在美國工作,學校排名重要嗎?

名門出身,真的對在美國找工作有幫助嗎?

先講結論好了,除非你是前 20 名的名校出身,不然區域性的好學校,比全國性的好學校好用很多。

美國職場仍然是非常崇拜名牌的,只要你是哈佛或是 MIT 出來的,剛踏出校門的那一刻,你大概會感覺身在雲端,面試很少無往不利的。只要你之後職場中沒有搞砸,也多少有點建樹,學校可真的會是你可以說嘴說到老的。

因此,如果你可以念前 20 名的名校,老美們都聽過的那些名校,請一定要去念,對你的職場絕對有很正面的加分。

那其他學校呢?還是看排名嗎?

在台灣我們知道台大,交通,清大,成大的資工系很好,排名也大概是照這個順序,那有人在管中央,中山,中正,中興哪間的資工系比其他的還要好些嗎?住桃園的會覺得中央好些,住台中的會覺得中興不錯,住嘉義的會偏好中正,住高雄的絕對不會認為中山比其他還差,至於對住台北的來說,大家看起來都差不多,不是嗎?

要知道美國其實是個地域性很強的國家,技術上來說,這其實是 50 個國家所組合而成的『邦聯』,每個洲都有每個洲自己的區域名校,儘管在全美排名沒有特別前面,卻是在那個地方大家都聽過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要待在美國工作卻沒有辦法擠身前 20 名的名校,而且你知道你想去的公司/產業在哪個地區,那我勸你,不要管剩下的排名,直接選地區名校對你的幫助會更大。

比如說,你想要留在西雅圖體驗西雅圖夜未眠,雖然這份排名說紐約大學MBA (No. 10) 比西雅圖華盛頓大學MBA (No. 23) 還要好很多,選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幫助還是遠比選紐約大學的勝算大很多。

如果你想要待在矽谷灣區上班,聖塔克拉拉大學或是舊金山大學就比明尼蘇達大學 (No. 23) 機會還要好很多。當然拉,如果你上了柏克萊,或是史丹佛,那就說什麼也要去念。

區域性名校在當地職場有兩個優勢:

業界關係互動良好,產學活動多

美國大學(尤其是MBA)學程的設計比台灣還要務實很多,好一點的區域學校跟當地的產業關係都很不錯,課程設計也盡量會依照當地的市場需求作調整,規劃完整一點的學程,甚至會幫學生找當地業界實習的機會。

這樣頻繁地跟當地業界互動,當然有助於讓公司更瞭解你個人,與讓你更瞭解公司,接觸時間一久, Offer 就這樣慢慢談成了。我認識好幾位朋友就是這樣留了下來,在矽谷找到一席之地。

業界校友眾多

美國好一點的學校都非常細心經營校友關係,這不僅僅是對學校的認同,學校們知道,每個成功的校友都是學校的資產。

一則成功的校友不會吝於捐錢給學校,再者成功的校友很能拉拔同校的後進,等於是學校在業界的暗樁。學校們也會鼓勵學生們對校友使出『去找內線聊聊』這種絕招,校友們看到是同校的學弟妹,也通常會多播出時間來聊聊,回饋一下學校。

如此一來一往,區域性名校的威力就漸漸凌駕於 20 名以後的名校了。

如果你的目的是在當地工作,但是又不幸沒有申請到前 20 名的學校,選區域性名校才是上上之策。

想來舊金山工作嗎? Alpine Data Labs 誠徵工程師囉!

這篇是幫朋友徵工程師來著的。

如果各位朋友看完矽谷不是美國如何在台灣找美國的工作,與不平凡的唯一方式:搭上火箭後感到熱血沸騰,想要到矽谷來一試。恭喜你!現在你有機會一展身手了。

DB Tsai 服務的公司 Alpine Data Labs 希望能找到 scala 後端 (backend) 工程師與對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有研究的工程師。

heheh… 當初叫你學 Scala 不學齁?

當然,如果你被錄取了,簽證的問題他們公司會幫你搞定 🙂

以下是他公司與職缺的細節:

Alpine Data Labs is hiring! We are seeking world class people to help build a scalable web-based machine learning platform, which can help data scientists build predictive models and solve real-world problems using Hadoop/Spark and MPP databases.

We are looking for:

★ Hadoop/Spark Gurus

★ Scala Geniuses

★ Backend Web Experts (Play! Framework, Spray.io, RestAPIs, Websockets)

★ Machine Learning Experts

★ UI/UX Visionaries

We are not only using lots of open source packages, but also contributing our algorithms back to open source communities. We are happy to have our developers working closely with open source projects.

We are currently contributing our Single Pass Algorithm for Penalized Linear Regression with Cross Validation on MapReduce to mahout, and will contribute more!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該公司的訊息,請看:

We would like to give you more background about our company.

We were recently selected as one of seven “Hot Hadoop Start-Ups", see
http://startup50.com/BigData-42
http://www.datamation.com/applications/seven-hot-hadoop-startups-that-will-tame-big-data-1.html

You can find lots of useful information on our web-site. Please check
out the product demo here:
http://www.alpinedatalabs.com/product.html

Here’s an interview we did that describes the business motivation behind what we do:

Here’s an example of the press coverage that Alpine is getting:
http://www.informationweek.com/software/business-intelligence/emc-taps-alpine-as-sas-alternative-for-a/240006907

Finally, here’s some of the academic and open-source background to
what Alpine does:
1) http://madlib.net/
2) http://www.eecs.berkeley.edu/Pubs/TechRpts/2012/EECS-2012-38.html
3) http://alpinedatalabs.com/download.php?file=DataScienceWithHadoop

履歷請直接寄給 DB Tsai dbtsai [at] dbtsai.com

上吧!

不平凡的唯一方式:搭上火箭

太空梭,也是搭著火箭向上的

照往例,先放一篇技術文: liftweb project structure and boot.scala ,以下進入正文。

另一個在『挺身而進』中非常重要的職場金言是:

如果有人給你一個火箭上的座位,別問位子在哪裡,上火箭就對了!

最近跟一位矽谷這邊野心勃勃的上班族聊天後,才真正瞭解這句話的意涵。

我們叫這為野心勃勃的上班族 N先生吧。N先生才在前些日子加入了一間約 500 人上下,創立 10 年左右,成長快速的科技公司。目前市場需求旺盛,公司還在不停的擴張,也因為目前矽谷人力資源供不應求,公司完全雇不到有經驗的產品行銷人員,而他也因為過去身為業務的經驗,屢屢在團隊中展露頭腳,漸漸變成部門中的紅人。

『最近有兩個部門老板開薪水 15 萬鎂,每年薪水成長 10% ,年終還有 10% 的獎金來挖我,升我當部門經理』他說。

今年他 28 歲。

『我終於知道什麼叫火箭。這樣下去,我 5 到 10 年一定可以做到 VP』他每句話都鏗鏘有力,尾音上揚,透露出強烈的自信與樂觀。

跟幾年前有著 180 度的不同,上次我遇到他的時候,眼中沒有閃耀的光輝,被公司成長停滯的壓力箝制住,每天都覺得好累。

如果他公司繼續成長下去,也因為矽谷不停的人才荒,10 年之內坐上高位,在矽谷這個高階管理階級炙手可熱的氣氛下,N 先生可能是未來雜誌上偶而會出現的那種企業高管。

我的一個英國朋友,前三年才搬到美國,也是因為剛剛好搭到火箭,現在在業界的名聲水漲船高,你聽過的所有大型軟體/網路公司都有挖過她當高階經理。

回來看看台灣吧。台灣年輕人比以前苦悶,但是總是說不清楚那個苦悶的源頭是什麼。現在,我漸漸地覺得那個苦悶的源頭來自於停滯的成長。

不要管 GDP 了,那跟我們這種市井小民的關係不大。我周遭的朋友們幾年前陸續進入職場,現在呢? 80 %  的他們還在幾年前的職位,做幾年前的事情,賺幾年前的薪水。

時間荏苒向前,整個環境還是一成不變,公司沒有成長,沒有新的職位需求,沒有新的機會,往上位置卡死,感覺很可能現在做的,要一輩子做下去了。

悶阿!於是我們將心思轉到小孩的成長上,轉到開民宿,開咖啡館上,轉到所謂的小確幸上面。但是這樣一來,整個經濟體就更完全沒有動力了。

如果 Sheryl 或是 Marissa Mayer 現在才進 Google ,他絕對不會被 Facebook 或 Yahoo 挖,因為現在 Google 的爆發力沒有 2000 年來的可觀,也絕對沒有現在的她們。如果N先生沒有進現在的公司,他的前景仍然一片暗淡。如果那位英國朋友沒有剛剛好搭上火箭,她仍然只會是個歐洲某區的業務經理。

很多人說,成功的要素是 Right Place and Right Time ,其實大部份的時候,是看你有沒有搭上火箭。

成長!成長!成長!

寫到這邊,如果你還不懂火箭是什麼的話,那是『成長快速的組織』,這組織有時候會是公司,有時候會是個部門,有時候會是政黨或是NGO。

如果你還年輕,請一定把自己的事業投資在這種組織上面,那是跳脫平凡的唯一捷徑,相反的,如果你現在就投資在已經成熟,成長性不強的組織裡面,可以想見,如果你不是在某方面有神一般的能力,或是祖上積德,你只能跟著大船慢慢前進,甚是後退,更不用說搭上火箭了。

火箭怎麼找?

經濟體不斷地進行翻修淘汰與創新的動作,因此世界上永遠不缺少這些組織,只是看你有沒有用心去找,一般而言,我覺得這些地方機率比較大:

  • 快速成長的經濟體中
    過去的台灣與現在的中國都屬於這個類別。問問父母,他們一定還記得『台灣錢淹腳目』的日子,如果你跟我一樣資深,一定也還記得上一個世代所謂的『科技新貴』。
    我 10 年前曾經聽過 40 多歲的資工系教授感嘆他同學一個個都已經『退休』了,你就知道上一波 PC 時代台灣成長的勁道。
    可惜台灣這次沒有轉型過來,一方面是因為台灣企業有路可退到大陸的磁吸效應,另一方面是因為台灣新一波新創公司方興未艾。
    我的建議是去中國,去新加坡,去香港試試看吧,等台灣下一波火箭起飛的時候,你也已經練好功了。
  • 新創公司發達有力的地方
    這些地方,就是下一波世界經濟的引擎。新的產品與經濟活動會取代掉老舊的產品與商業模式,在這樣頻繁的汰換活動中,那些賭上的公司會如火箭般高高升起,獨占鰲頭,這個過程中,又會創造出多少英雄好漢?想來矽谷?那你一定要參考這篇如何在台灣找美國的工作

你很可能誤判,火箭沒有上升,或是飛的沒有想像中的高,只要你還年輕,都還有機會賭上下一支火箭,如果你連試都不試,就只能跟隨大船的命運,隨其浮沈了。

老婆,我完全支持你『挺身而進』

最新技術文:Snippets and Css Binding – 2, multiple snippets in a page,以下進入正文。

為什麼女孩要領導啊?

我想這本書男生看的應該不多吧,中文翻譯作『挺身而進』,是 Facebook COO Sheryl 以女性的觀點討論女性在職場中的限制與突破,與領導。

為什麼一定要領導啊?出社會到現在,我一直不太懂。為了升官?為了發財?我對這兩個東西其實沒有什麼興趣,而且我相信家境不錯的 Sheryl 應該也對這兩件事情沒有興趣才對。沒想到這本書開頭開宗明義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to make an impact on something you care about… (為了影響你所關心的事情)",所以你必須要站出來。

是呀,老婆!如果你看不慣某些事情,唯一可以改變現狀,讓現實更加美好的方式就是站出來動手作,並且為了要做得快,做得大,你必須要帶著大家一起作,這就是領導了。

不想讓男生繼續把世界搞砸嗎?看不慣某些事情嗎?老婆,那請你們女孩上場八!

擺脫成見的束縛,有機會就全力以赴吧

就算在現代社會,女孩從小就會被灌輸『家庭』與『事業』不能兩全的概念。

『你如果太追求事業,你的家庭就會完蛋』
『女人終究是要在家裡面相夫教子』
『趕快找個人結婚生小孩』
… 等這些話語不絕於耳。

我以前完全沒有認知道,當女孩們每往事業踏進一步,每每想要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創造些東西的時候,心裡面都懷有『失去家庭』的恐懼。Sheryl 自己與他身旁的女性們都有因為太習慣這樣的社會認知而犧牲過很多好機會的經驗。他就遇過很多女孩甚至還沒有對象之前就因為『想生孩子』放棄過升遷。

瞭解到這些社會成見造成的恐懼後,老婆,如果下次機會來敲門,但你只是因為『成見』而害怕的話,我絕對會押著你把名字簽下的。

我一點也不寂寞

我生長在一個雙薪家庭,老媽一直都是全職婦女。除了我媽說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曾經因為看到同學媽媽都在家陪他們而跟我老媽抱怨以外,我一直很享受我老媽在外工作時我的自由時間。

尤其是小學三年級以後的寒暑假。老爸老媽早上一出門,我立刻成為了山大王,帶著老弟們到家裡附近/台南公園裡探險。我想老弟們應該沒有我那麼爽,因為上面還有我這個大魔鬼壓迫他們。但是老爸老媽是絕對不會帶我們到附近空地去挖水坑,假裝自己在建造城市,或是抓麻雀,抓金龜子的。

我會寂寞嗎?或許小的時候,弟弟們長到可以跟我一起玩之前,在有自己小小的社交圈之前會有點,在小三以後,有老弟們與周遭玩伴的陪伴,我的回憶完全沒有寂寞這兩個字。因此,老婆,只要有好朋友,千萬不用擔心你全職會讓我們的孩子寂寞。

I have been there.

老媽在外工作的小孩,成長不會比較慢

書中也提到了,美國一個長達 15 年,追蹤職業婦女與家庭主婦孩子在智力,語言,認知與其他表現上面(細節請閱讀本書)的比較研究發現,兩者沒有差別。也就是說,媽媽出去工作,孩子不會比較笨。

因此,如果你正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請完全不要內疚,我們的小孩會跟其他人一樣健康聰明。儘管很難割捨,但是很多時候,大人們希望待在小孩旁邊的慾望勝過於小孩真正需要大人陪伴的時間。

身為全職婦女的小孩,我好像也沒有比別人笨多少拉 XD。我不知道小時候如果我媽整天待在我旁邊我會不會比較聰明,我只知道從來沒有一個人叫過我『媽寶』,我喜歡自己解決大部份的問題,包括選補習老師,選運動項目,學才藝等等。

如果我有一點點努力追求想要生活的精神,那一定是我媽

隨著我的成長,我老媽也越發投入他自己的職涯發展中,她想當老師,自修苦讀三年就真的給他考上了,想研究教育理論,當上老師後還進師範學院繼續夜間進修,後來對特殊教育有興趣,投入更多的時間研究該領域,到最後在他們的學校裡面負責該項目的規劃與實行。

請不要小看這樣身教的力量,從小以來,看著老媽一直為了她想要作的事情努力,如果我跟老弟們有一點點想要不斷朝自己理想邁進的精神,一定是因為我老媽。

(平衡報導:我老爸曾經因為某個考試,三個月沒有躺過床,然後身為閩南人的他竟然因為工作而學會客家話 [驚!我大四才知道他會說客家話。Kudos!]。如果我跟老弟有點鍥而不捨的精神,一定是因為我老爸。)

身為老公,我不贊成你犧牲事業,全職帶小孩

老婆,如果你有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喜歡到可以戰勝你讓別人幫你帶小孩的不安全感與恐懼,我不贊成你犧牲事業,全職帶小孩。

你應該繼續追求你的理想。

就算我們其中一人賺的薪水全給了保姆,我還是希望你能夠堅持事業。如同書中所說的,這對我們家庭的未來是種投資。既然你喜歡這個工作,你一定會過關斬將,越來越好,將來的薪水與成就感也會越來越多,如果現在認賠殺出,一切前功盡棄,中斷過幾年後,你以後的老板可能是前幾年你自己親身培養過的小伙子們。

到時候,你的影響力在哪裡呢?

在人生最初的那幾年,我自己也是阿姨帶大的。因為長時間待在阿姨家,當初在那邊的確會比在家裡自在。但我永遠記得每天晚上我媽媽或爸爸騎著腳踏車,把我從阿姨家帶回去,一邊唱歌或是說故事給我聽,那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事情。他們從來沒有少給過我愛,安全感與自信,因此我完全不擔心我們的孩子會有任何問題。

家庭時間,我們一起橋

儘管如此,家庭仍然是最重要的。我們每個禮拜要做下來討論該禮拜的行程,撥出一定比例的時間投入在家庭裡面,天天回家吃晚飯(除非有必要,比如說我有技術社群聚會之類的 XD)。

不能都讓你一個人為家庭忙碌,又要兼顧事業,我們是一個團隊,互相 cover 應該是最基本的事情。這樣的執行一定會有摩擦,需要磨合,但是哪一對夫妻不是這樣的呢?

我相信我們會很快就取得平衡點的。

挺身而進

沒有人可以完美的把所有工作做好,小孩帶好,即使是家庭主婦也是一樣的。老婆,我們要學的是如何更有效地運用時間,不要犧牲掉家庭與孩子,也不要犧牲掉你的事業。Sheryl 有辦法經營整個全世界最紅的公司,還能夠同時(幾乎)天天回家吃晚飯,我們沒他那麼忙,一定也可以做到。

不要懷疑,挺身而進吧。

去找內線聊聊:Information Session

最新技術文:snippets and css binding – 1, the rationale and the basics,謝謝大家討論,以下進入正文。

另一個在台灣比較少看到,但是在美國職場非常常見的的東西是所謂的 Information Session ,應該可以翻作『資訊時間』吧。

概念其實很簡單,翻成白話文的話只有一句:去找內線聊聊

做過 B2B 的 Sales 對這絕對不陌生,在一個標案出來的時候,或是希望賣產品給某間公司的時候,為了多瞭解對象的情況,通常會找在對方公司相關部門的朋友(或是陌生人)出來聊天,搜集資訊。在多瞭解對方的確實需求,use case,實際使用人士,做決定的人士,甚至潛規則等等的資訊全部摸清楚後,再擬定策略的進行銷售的動作。如果你真的對銷售沒有概念,建議你看看這本書:圈子圈套(很好看的商戰小說),大力推荐。

在矽谷這邊,Information Session 絕對不是只有公司 Sales/Business Development 會使用的技巧:

找工作時

跟朋友聊聊他們公司的職缺介紹是一定要的!但是這裡的人更積極,他們找陌生人。

我就曾經不止一次的接到陌生人要求要找我喝咖啡,跟我聊聊我所服務公司職缺細節的經驗。

有一次是因為 Caltrain 又壞掉,跟身邊的人聊起公司職缺,他回家研究了一番後,又約出來聊更多的細節,不過大部份的情況是陌生人會直接在你 Linkedin 上面丟你,闡明來意,希望能請你喝杯咖啡/啤酒,或是請你吃頓飯聊聊這樣。

被問的問題大概是:

  • 公司到底(跨領域的人常問)在做什麼?公司主要客戶是誰?
  • 這個工作職缺的需求是?
  • 主要做些什麼?要跟哪幾個部門的人合作?
  • 公司的文化如何?薪水狀況?等…

    最後,如果對方有興趣,通常會請你代轉履歷。

    這種方式收到的履歷來說,我會很清楚地跟人資說我沒有辦法保證這個人的能力,但是對方非常積極主動。但這也『確保』了人資真的會看到你的履歷,不會淹沒在茫茫的 Email 大海中。
    經過上列的 QA ,我其實已經在幫他準備面試。走進面試的現場,它可以立刻讓人感覺他非常進入狀況,有好好做功課。
    這根銷售其實很像,只是在銷售你自己。

      想跟人切磋交流時

      我們的 CEO 就相當鼓勵這種交流,基本上是這樣處理的。

      假設我認為公司軟體測試的這個 function 可以做得更好,我又知道 twitter 他們跟我們的 technology stack 很像(用的語言,或是 framework,library …  等等)
      於是我就上 Linkedin 去搜尋相關的人 Twiiter + software test,然後私訊以下訊息給他們。

      • 在下來自某某公司,負責某某工作。素聞公子/俠女急公好義,義薄雲天,在下工作上有不解之處,希望您能拔刀相助… 等等等等…

      他們通常都會回應,因為他們的專業獲得陌生人尊重,如果聊得很開心,聊得深入,可以在約出來喝杯啤酒 (man date) ,討論一下技術的心得。

      去完技術社群後大可以這樣跟你想認識的人保持聯絡。
      我以工程師的角度舉例,但是聰明如你,可以直接套用到任何工作上, marketing , sales ,finance … 等。

        老實說,身為個性靦腆的台灣人,我還沒有完全習慣這些技巧,但是漸漸遇到很多非常積極主動的老美們,各個使用爛熟,學東西進步神速到有點讓人害怕。
        有什麼辦法?我也只好主動一點,捏著懶趴用力學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