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大哥哥,沒想到你可以到第三篇來呢!不過就到這裡為止了。接下來就由我鎖鏈的康妮來做你的對手!
前導閱讀:矽谷新創在台灣之術,遠端(一)
前導閱讀:矽谷新創在台灣之術,遠端(二)
多謝大家先前的閱讀與討論,這裡一起放上讀者討論到的問題。
為什麼台灣對 stock option 無感?
台灣科技業大多直接發股票或是年終,公司選擇權(stock option)這個概念對台灣職場來說其實非常陌生,也難怪台灣職人對選擇權無感了。
老實說,在 2022 年,如果不是超過 1% 以上的選擇權,讓你真真正正地感覺擁有公司足夠的一部分,身為早期員工,在公司還沒有一飛沖天,或還沒把公司做的領域題目當作志業的情況下,選擇權的概念聽起來就是個詐騙集團:
要用職人歲月與辛苦錢來賭你領導人老闆?我有沒有搞錯?又不是長好的韭菜隨你割?
還不如花錢去買遍小幣來賭。可以加碼,可以停損,還不用加注寶貴的光陰。萬一賭中 Elon Musk 灑的一波狗狗幣,還不看我飛黃騰達,立刻協助解決全球暖化,世界貧窮!
當貴司還不是護國神山似的品牌前,公司選擇權(stock option)是沒有什麼價值的,身為創辦團隊的人,拿美國的錢跟台灣公司競爭時,還是直接真金白銀對幹比較妥當。當然,等你公司的經營團隊向世界證明自己後,會有許多人慕名而來,公司的 stock option 才能當作現金來留才。
什麼時候找台灣團隊的頭?
頭會自己出現。
理論上,你會是台灣團隊的整合者,新創公司腹地狹小,資源少,一開始並不需要專業的資源整合者的存在。當台灣團隊慢慢長大後,你矽谷時區點對點的溝通模式會拖慢台灣團隊的速度時,你才需要把這個功能漸漸獨立出來。
屆時,台灣的幾位團隊夥伴中,也會漸漸出現比較適合整合團隊工作的人格出現,這時候你只需要協助他漸漸過度即可。
要記住這時候你也要從原來工作整合者的角色慢慢地退出來,讓她操刀。如果你在台灣找到整合者後還是事必躬親,那一開始就你做就好了,何必多此一舉?
什麼時候建立矽谷相對應的工程團隊?
通常是你的業務推展過程,或是支援現有客戶時,需要即時的工程師支援時,你才需要思考個問題。
最有效率的設計,是在矽谷當地找到有『領導能力』但是『技術不用太強』的工程師。矽谷技術強的工程師真的是哭天搶地的貴,如果工程師在矽谷本地的目的是要服務客戶的話,技術夠用即可。
至於『領導能力』,則有兩層意義。其一,這位矽谷工程師必須要隻身支援矽谷團隊一起侍候客戶,還要把客戶需求轉譯成台灣技術團隊可以消化的語言,沒有領導能力是不行的。再者,美國客戶長大後,支援工程師的團隊也會跟著長大,如果沒有領導能力,美國工程團隊在長大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多餘的管理工作留給你作。
找有『領導能力』但是『技術不用太強』的工程師待矽谷團隊吧。
什麼時候砍人?
砍人的條件很簡單,滿足下列條件的其中之一即可行動:1. 當沒有辦法完成任務時,或 2. 當沒有辦法跟同事合作時。這兩點跟是不是遠端沒有區別。
當沒有辦法完成任務時
這點我想應該沒有人有問題。組建團隊的目的是把事情做完,然後大家回去睡覺,而不是一群人一起玩扮家家酒,當你確認成員沒有辦法達到要求時,對彼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分手,只是有兩件事情要注意:
- 如果不分手,挽救的成本多高?如果只是一點點訓練或是管理就可以改善的,請他走人再另找新人所付出的有可能會更多。
- 當初找隊友的流程或是標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有沒有必要找朋友或是饅頭討論?
當沒有辦法跟同事合作時
這裡的同事包含你自己。
如果夥伴專業能力沒有問題,但是就是沒有辦法跟任何一位同事組隊,百分之百的自幹天王,指定合作作業時,不是拖著隊友走,就是被隊友拖著走,1 + 1 永遠是 1 ,甚至會跌到 1 + 1 = 0.78 ,那也是要分手,而且要盡快分手,要不然就是你其他隊友要跟你分手了。
如果這時候有台灣團隊的負責人,可以合作用常見的管理方式努力一下,但是記住,你是新創,不要努力了好久還在嘗試,分手真得會比較快樂,梁靜茹(證明我是大叔)是對的。
SI 或是接案公司呢?
最後,接案公司呢?如果定義好 spec ,讓台灣 SI 或是接案公司全權承包,不就好了嗎?
本大叔台灣,中國,與印度的接案公司都測試過了,就只差沒有跟東歐的接案公司合作過,只能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如果你不是矽谷新創公司,而是某間公司的某部門,要完成某項專案,使用 SI 或是接案公司再適合也不過了,你發案,他收錢,專案結束,乾淨俐落,銀貨兩訖,大家開心。
但是你是矽谷新創,99% 的情況中,你會需要根據客戶的反饋快速更迭產品,99.9% 的情況中,你需要摩頂放踵地維護與營運公司產品,每次當機或是斷線對你來說都像是世界末日一樣,偏偏你要速度或是營運時,外包的工程師不是在忙別家的案子,就是在慢慢地算時數 …
台灣的 SI 又有點跟其他地方不一樣,他們是按照 spec 收錢,動態更改 spec 對他們來說事件非常痛苦的成本問題,偏偏新創公司的 product market fit 又是『改』或是『迭代』出來的,當他們想結案收錢下一位時,你想的是下一個迭代什麼時候上線。
經濟誘因對不起來,是走不長遠的。你要找到經濟誘因對得起來的隊友,自己的隊友。
寫得有點長了,跨國法律與稅務的東西應該放不進本篇中了,如果有人想知道細節,我會再找時間寫的,只是要先問律師會計師朋友可不可以寫就是了 XD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 fo 我: _wingchen ,或是關注我的 fb 粉絲頁喔:winston.chen.sv,揪咪
矽谷新創在台灣之術,遠端(三) 有 “ 2 則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