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新創(我們)公司如何找人

你真的要作很多很多的功課,才能一路殺出最後 Coding Exam 那一關

找到厲害的人加入團隊,一直都是件很難的事情,尤其是矽谷這邊,市場是偏向在賣方(求職者方)這邊的,一個業界中的佼佼者,身價會一次次的翻倍成長,不缺高薪的機會,缺的反而是那種賭上好公司,一飛衝天的運氣。

正因為千里馬一直都不夠市場的需求,新創公司找人可是難上加難,去哪裡找到那個身有十八般武藝,又對公司的願景與發展有信心的人呢?

強者我同事是個英國佬,做事喜歡快狠準,看他找人其實可以學到蠻多東西的。

多多使用獵人頭公司

就算你是 Google 或是 Facebook ,大部分的時候上你們家網站上看職缺申請的人都不是你想要找的那群人,道理很簡單,跟這篇討論到的一樣,有機(inbound)的申請品質難以掌握,還是積極一點,主動出擊/陌生開發(outbound)的品質可以控制,找到適合的機率多些,職位越高越是如此。

如果公司沒有隨時可以調動的獵人,跟獵人頭公司合作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在矽谷工作過,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一早醒來,Linkedin 收件夾裡面多了好多誘人的職缺,全都是獵人頭寄來的。

這些獵人頭公司會根據客戶的所需要的職缺 title ,教育,經驗,工具,與地點搜尋,並『花錢』透過 Linkedin 聯絡,並幫你作第一階段的篩選…等。

根據這次找行銷主管的經驗而言,獵人頭公司帶進來面試的比自己找上門來的強很多,透過他們,這次的找人經驗非常愉快有效率。

電話面試,與第一階段的內部篩選

獵人頭公司接下來會把篩選過後的名單交給客戶,第一階段的電話面試就此展開。

電話面試通常都只是短短的寒暄跟幾個簡單的問題而已,上下大概 30 分鐘之內可以搞定,只要對方口條順暢,經歷相符,聽起起來好像有那麼回是,就可以直接約時間面試了。

第一階段負責面試的人應該要是需要用人的那位主管,如果需要的話,還可以多找再上一層的老闆,或是以後會跟該職缺合作那幾位同事輪流進來聊聊,從各種需求的方向直接衡量候選人的實力與適合的程度。

如果面試後大家都同意可以繼續談,那麼就進到面試過程中最精彩的一段: Coding 測驗。

是不是工程師都要經過的 Coding 測驗

Coding 測驗是任何地方找工程師時必定經歷的過程,意指把難題丟給面試的程式設計師,請他回家把問題解出來。但是因為太好用了,很多能打嘴砲,能打迷糊仗的面試者都被這關刷下來,因此我們把 Coding 測驗延伸出來,讓所有的面試者都必須經過這一關。

延伸過後的Coding 測驗,就是給面試者帶回家專案去作。如果是程式設計師,當然就是程式的專案,如果跟這次一樣是找 Marketing 的人,那麼題目很簡單,就會是:如果你來帶敝公司的 Marketing 團隊,你會怎麼作?

下次面試的時候,面試者必須要帶著他做好的 Slide ,報告給整個相關團隊(如果公司小,就會是整間公司 XD)看,報告過程不能超過 20 分鐘。

在報告的過程中,你會看到:

  1. 面試者對公司與產品的功課做的如何,對面試公司的產業,產品與商業模式有沒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2. 面試者如何構思問題 (frame the problem),提出來的作法是否有深厚的專業架構與策略作基底,還是只是隔空抓藥,一點理論基礎都沒有?
  3. 面試者有沒有偏重哪一種行銷技巧或是工具
  4. 面試者有沒有盲點

這些資料都蒐集齊全了以後,接下來就是殘酷大 QA 的時間。

這時候,整個團隊針對他的計畫與執行詢問,問題傾囊而出,考他招架與反應的能力,用整個團隊的專業與經驗考他更專業的東西,看他的底有多深,一般而言,如果沒有比整個團隊都深,他憑什麼主掌整個公司的 Marketing?考破了底,穿了邦,還要看他如何面對他對整個團隊的質疑,他是迷糊仗帶過呢?還是立刻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Coding Exam 過後

我們團隊在不同時間面試了 3 個打到 Coding Exam 的候選人,Coding Exam 過後,我們會請他到街角的咖啡廳稍待 10 分鐘,團隊則利用這段時間快速的討論感想與下一步。

大部分的候選人在那 10 分鐘後收到拒絕的通知,如果我們真的很喜歡該候選人,但是還想要多找找看是否有其他更好的人選,10 分鐘後他們會收到『我們還沒有決定,保持聯絡』這種通知,英文叫做 “Keep it warm."

當然,也有那種絕世高手,經過上列慘烈的戰役後,還能有讓團隊驚豔的演出,我們真的覺得團隊沒有他不行,我們會立刻進行 Reference Check。

Reference Check

Reference Check 在台灣比較少見,說破了,就是公司想探探候選人在前公司,或是前前公司時期的口碑,一般而言,會找他的前老闆或是前同事問一下這些問題:

  1. 他工作起來如何?是不是跟他履歷上面說的一樣?
  2. 他人如何?有沒有辦法跟大家合作?工作品質呢?
  3. 對這個人,你推不推薦?你還有沒有東西要補充?

如果連這個都沒有問題,接下來就準備開始 Offer/Package 的談判拉。

學習

從這次的獵頭經驗,我發現這個英國佬找人快狠準,只要有一點點不合適,就會立刻拒絕,畢竟在新創公司中,每分每毫都是最珍貴的資源,真的要花在刀口上,當然,如果很合適的話,也會立刻錄取並進行確認的工作,以防半路殺出程咬金,把好的人選搶走。

回到應徵者的角度,你真的要作很多很多的功課,才能一路殺出最後 Coding Exam 那一關。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